一条扁担挑出的平等
发布日期:2025-08-06
浏览量:
1928年8月,井冈山粮荒。红四军三十一团存粮不足三日,军部决定由宁冈挑粮上山。两地往返五十余里,山高路陡,空手尚难,更遑论负重。朱德时任军长,却坚持与战士同担。他用一米二长青竹自制扁担,两端各绑三十斤稻谷,清晨五点随队出发(出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页215)。
中午,烈日当空,队伍在“五里横排”歇脚。警卫员趁朱德擦汗,偷偷把扁担换到另一名战士肩上。朱德发现后,立即追回扁担,并在竹面刻下八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随后继续挑担前行。当夜,战士们在油灯下传看这条扁担,竹面刀痕清晰,墨迹未干。次日,朱德仍率先挑粮,途中帮掉队战士扛枪、背米,直至傍晚六点全队安全抵达茨坪。司务长清点发现,朱德所挑稻谷颗粒未少,而他脚上的草鞋已磨穿前掌。
此事旋即在部队传开,士兵们把“朱德扁担”编成顺口溜:“军长挑粮不言苦,一条扁担平如山。”同年10月,红四军召开士兵委员会,朱德以此为例说明“官兵平等”原则,使原则被正式写入《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暂行条例》。今日,井冈山黄洋界哨口仍陈列复制品扁担,竹面八字与 1928年8月22日军需日记的简短记录并列展出,成为“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最质朴的物证。
文章来源: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陈树湘——断肠铭志
下一篇:剪开的是被子,连起的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