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
发布日期:2025-08-04
浏览量:
历史背景与时间节点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许多干部群众思想僵化,不敢突破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陷入停滞。在这样的背景下,打破思想枷锁、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成为推动中国前进的迫切需求。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解放思想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标志着这一思想的正式确立。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后,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思想武器。
核心内容
邓小平思想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核心内容,首先体现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根本原则。这意味着打破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的桎梏,不盲从书本理论,不迷信权威指令,始终以客观实际作为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其核心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度结合。既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立足中国国情,摒弃脱离实际的照搬照抄,在实践中探寻符合中国发展的路径。同时,强调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通过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修正认知,使理论随着实践发展而丰富,实践又在理论指导下深化,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领导人论述
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着诸多深刻论述。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文章中强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出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他还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文章中指出:“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出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这一思想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重要文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出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成果。报告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出处:《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道德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道德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所倡导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打破了人们思想中的条条框框,培养了人们不墨守成规、勇于突破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敢于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实事求是所蕴含的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成员行事的重要准则。它让人们明白,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实际空想蛮干。这种道德记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促使人们在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追求实效,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社会风尚。
同时,这一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道德动力。在其影响下,人们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这种道德记忆跨越时空,持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纽带。
上一篇 : 邓小平的“两个文明一起抓”思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