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发布日期:2025-08-04
浏览量:
历史背景与时间节点
进入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党员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党员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200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决定在全党开展该活动。活动从2005年1月正式启动,分三批进行:第一批为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2005年1月—6月);第二批为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2005年7月—12月);第三批为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2006年1月—6月),至2006年6月基本结束,覆盖全党7000多万名党员。
事件概述与核心内容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开展。实践中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动员阶段,组织党员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等材料,开展“入党为什么、掌权干什么、将来留什么”等专题讨论;分析评议阶段,党员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剖析,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整改提高阶段,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核心内容聚焦保持党员先进性,强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领导人论述
胡锦涛同志在活动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他明确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他强调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
2006年6月3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他总结道:“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发〔2004〕20号):明确活动指导思想为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提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五项指导原则。
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做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通知》等,细化活动流程和具体要求。
道德意义
从道德意义角度看,活动通过系统梳理党的历史上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中蕴含的忠诚、奉献、廉洁、奋斗等品质,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党员行为规范,强化了全党对党的道德基因的集体记忆。胡锦涛同志“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论述,成为党员道德修养的行动指南,促使党员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准则内化为精神自觉。
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道德记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如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等,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先进性的道德力量,巩固了党的道德权威。建立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将道德考核纳入党员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党的道德记忆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延续,为后续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积累了道德建设经验,成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历史参照。
上一篇 : 建党百年主题宣传活动
下一篇: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