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道德记忆理论
党的道德观
党德建设史
道德故事
党德记忆载体
党德视听志
学术研讨
实践活动
原创作品
精品微课
经典影像
搜索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

发布日期:2025-08-03 浏览量: 

历史背景与时间节点

在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大革命”虽已结束,可封建主义、宗派主义等思想残余和极左余毒仍旧存在。当时我国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清除封建思想残余,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1979年起,相关讨论和探索逐步展开,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时需同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胡耀邦赞同。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列为重要议题,邓小平在会上对精神文明内涵作出阐述。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对人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适配问题尚未解决。在此背景下,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核心内容

《决议》核心内容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展开,系统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问题。

《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它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使两者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

在根本任务上,决议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任务的确立,既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的培养的根本要求。

关于指导思想,决议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成果,同时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确保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具体内容上,《决议》将精神文明建设分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着重强调要加强理想教育,使全体人民树立起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此外,《决议》还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要尊重文化艺术和科学研究的规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鼓励创作更多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领导人论述

邓小平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出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1951549220193640448.png

1985年9月23日,他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又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出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1951549327362301952.png 

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该决议共八部分,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根本任务、用共同理想动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树立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普及提高教育科学文化、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党组织和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决议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特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作用,并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推动现代化建设、促进改革和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全面且系统的指导。(出处:人民网cpc.people.com.cn)

实践意义和影响

从道德记忆角度,《决议》意义深远。它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深深烙印在社会记忆中,如对“五爱”要求及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倡导,成为社会成员道德认知与行为遵循的重要内容,塑造了集体道德记忆内核。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每当面临道德抉择与价值冲突,《决议》所确立的道德原则就会被唤起,引导人们作出正确判断。它促使良好道德行为与风尚传承,成为滋养后代道德观念的源泉,让社会主义道德传统得以延续,强化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社会道德共识。

 


文章来源: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五讲四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