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量: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1935年旅法归国后投身抗日救亡,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3月,他在陕北公学大礼堂用六天六夜谱成《黄河大合唱》;同年4月由延安鲁艺合唱团首演,光未然作词。初版于1939年4月由延安新华书店油印简谱;经典版本为人民音乐出版社1955年总谱修订版。作品1941年获延安五四青年文艺奖金音乐类首奖,1989 年被中国唱片总公司评为“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2019 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全曲八乐章以黄河为意象,从《黄河船夫曲》的号子开篇,经《黄河颂》的庄严咏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朗诵交响,到《保卫黄河》的轮唱奔腾,终章《怒吼吧,黄河!》把民族危亡的呐喊推向高潮。冼星海采用陕北民歌、船夫号子与西方康塔塔结构,使合唱、独唱、朗诵与交响乐队交织,形成一泻千里的音流。演出时,观众常随“风在吼,马在叫”的节奏击掌,黄河既是母亲河的柔情,更是民族脊梁的怒吼。
作品将黄河人格化为不屈的中华民族,用音乐宣誓“团结、抗争、必胜”。它把个体苦难升华为集体意志,告诉听者:当“黄河在咆哮”,每个人都能成为抵御外侮的巨浪;真正的力量来自人民同心的合唱,而非孤立的英雄。
文章来源: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延安颂》
下一篇:《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