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道德记忆理论
党的道德观
党德建设史
道德故事
党德记忆载体
党德视听志
学术研讨
实践活动
原创作品
精品微课
经典影像
搜索

延安革命旧址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量: 

基本信息

延安革命旧址分布于陕西省延安市境内,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1935年10月—1948年3月)的重要历史遗存,涵盖了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多个片区,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重要会议会址(如中共七大会议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宝塔山等核心区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吸引数百万国内外参观者,是传承延安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的核心阵地。

1951572618802176000.png

历史背景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指挥中心。在延安的13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进行根据地建设、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些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革命实践的直接见证,记录了党在艰苦环境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随着革命胜利和中央机关迁离,延安的革命建筑成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为保护这些精神财富、传承红色记忆,当地对旧址进行了系统修缮与保护,逐步恢复历史原貌并对外开放,使延安成为铭记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的重要场所。

1951572770644369408.png

建筑特征

延安革命旧址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烙印。核心建筑为陕北窑洞,分为土窑洞和石窑洞,多依山而建,呈阶梯式分布,屋顶覆盖黄土,与周边黄土高原地貌浑然一体,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是典型代表,由两孔坐北朝南的土窑洞组成,洞内陈设简朴,一张木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桌上的油灯见证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的诞生。中共七大会议旧址(中央大礼堂)则是少见的砖木结构建筑,外观呈“凸”字形,青砖墙面搭配木构屋顶,内部采用穹顶设计,可容纳千余人,虽无华丽装饰,却庄严肃穆,见证了党的团结与成熟。宝塔山作为延安的象征,塔身九层,青砖砌筑,历经千年风雨,在革命时期成为精神地标,与周边窑洞群共同构成“圣地延安”的独特景观。

 1951572999640784896.png

道德意义

延安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活化石”,承载着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旧址将党在延安时期的道德实践(如官兵一致、军民鱼水情、批评与自我批评)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场景,让后人通过土窑洞的简朴、大生产运动的遗迹、整风文献的手稿,直观感受革命先辈在物质匮乏中坚守信仰、在艰难困苦中开拓创新的高尚道德境界。

同时,旧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道德教化功能。它为当代人提供了沉浸式的历史课堂,参观者在杨家岭的窑洞前能体会“实事求是”的真谛,在南泥湾的田垄上能感悟“自力更生”的力量,在七大礼堂能理解“团结奋斗”的意义。这种道德记忆的传递,有助于培育人们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引导社会形成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价值共识,让延安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