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
发布日期:2025-08-13
浏览量:
《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是一部革命现代芭蕾舞剧。它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共和国成立前夕,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首部中国芭蕾舞剧。1964年,吴祖强(1927—2022,江苏武进人)、杜鸣心(1928—,湖北潜江人)等六位作曲家受委托,为这部同名芭蕾舞剧集体创作音乐。该剧由中央芭蕾舞团于1964年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其初版总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在1972年出版;2019 年,该社推出的修订精装总谱为经典版本,其中附有完整的配器与舞台提示。这部作品先后获得1994年文化部“经典保留剧目”称号,并在2019年入选“新中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
《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以海南民歌《五指山歌》为基础,借助交响化的创作手法,将椰林、号角、枪声与足尖的节奏融合在一起,全剧音乐在保持芭蕾交响语汇的同时,大量吸收黎族、苗族音调,既具国际舞台质感,又透出浓郁的中国乡土气息。剧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海南岛的故事: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及战友们的帮助下,历经血与火的战斗考验,从一名苦大仇深的乡下丫鬟,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艺术家们以跳跃的足尖动作,描绘出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暴政、投身革命、追求解放的画面。剧中着重展现了吴琼花反抗压迫、勇于追求理想与爱的精神,这正是其时代价值的体现。
《红色娘子军》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传承的是红色基因。演员们通过采风,深刻把握了老红军的内在精神,在这部以西方艺术形式为主的芭蕾舞剧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它既吸收了由广东潮汕英歌舞演化而来的《五寸刀舞》,又创作出海南民间舞《黎族少女舞》《斗笠舞》,还将在部队军训中学习到的军事操练动作改编成《练兵舞》,由此逐渐形成了芭蕾中国化的新样式。
这部作品堪称中国芭蕾在民族化道路上的第一部 “实验性” 作品。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编排,在借鉴西方艺术语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编,使这部红色经典芭蕾舞剧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五十多年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累计演出超过 4000 场,还受邀在美、英、俄、丹麦、以色列、法、意等 20 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艺术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我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西方传统芭蕾、中国传统舞蹈、中国革命思想与中国民族艺术相融合,在芭蕾艺术中国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成熟的一步。作品以女性武装的成长为切口,将个人复仇升华为阶级解放。音乐在柔美与刚毅的对比中,昭示“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哲学:真正的力量不在刀枪本身,而在人民觉醒后的集体意志;当足尖踏响《向前进》的鼓点时,每一个旋转都在提醒后来者:自由与尊严,永远植根于“人民至上”的坚实土地。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东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