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
发布日期:2025-08-05
浏览量:
历史背景与时间节点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转型加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腐败形式日趋隐蔽复杂,既有高级干部的“大老虎”,也有侵害群众利益的“小苍蝇”,还有潜逃海外的“狐狸”。腐败现象不仅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更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反腐败斗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开启了力度空前的反腐败运动。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打虎”“拍蝇”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鲜明表述;2014年7月,中央启动“猎狐2014”专项行动,集中追捕外逃腐败分子,“猎狐”纳入反腐败整体布局。这场运动延续至今,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的反腐败工作格局。
核心内容
“打虎拍蝇猎狐”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标志性战略,三者相互支撑、全域覆盖,共同构筑起立体式反腐格局,核心在于以“零容忍”态度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构建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打虎”剑指高层腐败,聚焦权力核心领域的“关键少数”。针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存在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重大腐败案件,如查处周永康、孙政才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打破“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幻想。通过坚决查处职级高、影响广的腐败分子,彰显“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触碰红线必受严惩”的刚性原则,从顶层遏制权力滥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维护党纪国法的绝对权威。
“拍蝇”紧盯基层微腐败,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严厉整治截留惠民资金、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蝇贪蚁腐”。这些腐败虽单个涉案金额可能不大,却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动摇执政根基。通过清除基层“害群之马”,让群众在反腐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猎狐”发力国际追逃追赃,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针对外逃腐败分子及涉案资产,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引渡、劝返等手段,将潜逃海外的嫌疑人缉拿归案,追缴流失资产。这一行动打破“贪了就跑、跑了就了”的侥幸心理,堵住腐败资金外流渠道,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反腐的坚定决心,推动构建国际反腐协作新格局。
三者协同发力,既形成“不敢腐” 的震慑效应,又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筑牢“不能腐”的防线,更以思想教育引导筑牢“不想腐”的根基,共同守护政治生态的清明与社会公平正义。
领导人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不要语焉不详、闪烁其词。”这段话鲜明表达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出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56页。)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4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这一论述深刻总结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成就,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出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07页。)
重要文件
2013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反腐败运动划定了基本路径。(出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www.ccdi.gov.cn)
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规范监督执纪流程,为反腐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颁布,进一步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道德意义
这场反腐败运动在全社会镌刻下深刻的道德记忆。“打虎”行动中,一个个高级干部落马的案例,打破了“位高权重者可凌驾于纪律法律之上”的幻想,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德准则深入人心,形成“不论官多大,违纪必受惩”的集体认知。
“拍蝇”行动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那些侵占扶贫款、克扣养老金的“蝇贪”被查处,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反腐败就在眼前”,这种记忆强化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道德期待,让“权力不可滥用”成为基层干部的行为底线。
“猎狐”行动跨国追逃的实践,则构建起 “腐败无侥幸”的道德警示。外逃人员被缉拿归案的案例,击碎了“贪腐后可远走高飞”的侥幸心理,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信念融入社会道德记忆,成为遏制腐败的无形约束。
更深远的是,这场运动重塑了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当 “清正廉洁”从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当干部队伍中的歪风邪气被涤荡,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不断增强,这种“反腐换来清风正气”的记忆,成为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道德力量。
上一篇 :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