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会址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量:
基本信息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为一栋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该建筑始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1952年修复后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年均接待参观者超百万人次,是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建党初心的重要场所。
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历史必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出席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座石库门建筑原本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汉俊及其兄长李书城的寓所,因环境隐蔽、交通便利,成为大会的理想会址。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政府对会址进行了抢救性修复,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使其成为见证中国革命起点的重要历史遗存。
建筑特征
中共一大会址具有鲜明的上海石库门建筑特征。建筑坐北朝南,由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组成,采用“一正两厢”格局,正立面以青砖砌筑,大门为拱形石库门,门楣饰有三角形山花,雕刻简洁的卷草纹样,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材,搭配黑漆大门,整体风格庄重典雅。入门后是天井,两侧为厢房,正房为客堂,即当年一大召开的主要场所,室内铺设木地板,墙壁挂有西式壁炉,兼具中式传统民居的规整与西式建筑的简洁。二楼为卧室和书房,木质楼梯连接上下,栏杆雕有简单花纹,展现出近代上海中西合璧的居住文化特色。建筑外观与周边石库门建筑融为一体,隐蔽性极强,恰与当年建党活动的秘密性相契合。
道德意义
从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源头的“坐标”,承载着建党初期的初心与使命。这里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局中,挺身而出探索救国道路的担当精神,凝结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民族解放的执着追求、对人民幸福的深切向往。会址内的每一处细节——客堂里的长桌、墙角的油灯、代表们坐过的椅子,都成为具象化的道德记忆载体,让后人得以触摸到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原始初心。
同时,会址发挥着塑造集体道德记忆的核心作用。它通过还原历史场景,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建党历程的艰辛与伟大,理解“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道德记忆的传递,有助于培育人们的历史认同感与政治归属感,引导社会以建党精神为指引,在新时代传承奋斗基因、践行使命担当,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代际传承中永葆活力。
上一篇 : 遵义会议会址
下一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