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道德记忆理论
党的道德观
党德建设史
道德故事
党德记忆载体
党德视听志
学术研讨
实践活动
原创作品
精品微课
经典影像
搜索

遵义会议会址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量: 

基本信息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地。该建筑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原为黔军将领柏辉章的私宅,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年均接待参观者数百万人次,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场所。

1953290477681057792.png

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历经多次苦战,于1935年1月抵达遵义。当时,红军在军事上遭受严重挫折,党和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确定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传承会议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政府对会址进行了修缮和保护,恢复了会议期间的原貌,并建立了相关纪念馆,使其成为铭记历史、感悟初心的重要载体。

1953290623517007872.png

建筑特征

遵义会议会址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呈曲尺形。外墙采用青砖砌筑,镶嵌白色线条,显得简洁大方。屋顶为歇山式,覆盖小青瓦,屋脊装饰有泥塑图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楼为客厅、书房、卧室等,二楼则是会议室及相关人员的办公、休息场所。会议室位于二楼东侧,面积约36平方米,室内陈设简朴,一张长方形的板栗木桌摆在中央,周围摆放着20余把椅子,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和一张军用地图,还原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情景。建筑内部的木质楼梯、栏杆、地板等均保存完好,雕刻工艺精细,展现了黔北地区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整体而言,会址建筑既有着中式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又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简洁明快,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1953290801410023424.png

道德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岁月中坚守信仰、勇于自我革命、追求真理的崇高道德精神。它见证了党在历史关键时刻敢于正视错误、纠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以及为了人民利益和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担当精神。会址内的每一处细节,如会议室里的桌椅、墙上的地图,都成为了凝固的道德记忆符号,让后人在瞻仰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高尚品质。

同时,会址作为重要的道德教育阵地,发挥着传承和弘扬革命道德的重要作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感悟精神的平台,参观者通过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能够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这种道德记忆的传递,有助于引导人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